选择频道
观看记录 清空
    • 视频
    • 资讯
    • 明星

    听我的!男明星都该向他学学去油腻?

    2022-01-11 13:19:06 演出活动 477阅读

    最近闲着看了《点赞!达人秀》,见到屏幕里的孟非,和邓紫棋、谢霆锋坐在一起当观察员,忍不住感慨了——

    在男主持人迭代如此快速的今天,孟非始终保持着几十年零差评的业绩。

    明明手握情怀牌,也没有迎着“电商直播”的浪潮扶摇直上,日常大多是穿着小背心、戴着棒球帽,同大家分享祖国山川大河。

   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,要远离一些典型中年传统男性,他们会散发出好为人师的爹味而不自知,浓度之高,饭局上听君一席话,只剩下一句“谢谢,饱了”。

    带着“师奶杀手”标签的孟非却不然。

    过去我只会说,孟老师是我妈的偶像,看完节目之后大胆表达,老孟也可以做我的榜样:原来,做一枚清爽洒脱的中年男子并不难。

    小标题:1.拒绝普通自信

    君不见,互联网上遍地丫头文学,头像是我、给你个机会,浑身都是难以摆脱的洋洋自得…

    #一些真人发言节选#

    老孟这人,别说盲目的自信,敢于自我嘲讽才是日常。

    达人秀的舞台不缺神人,街舞大风车又算什么,“铁头功”已进化到滞空的next level,观众也看傻,一怕颈椎受不住二怕人掉了。

    孟非偏不一样,问出自己最好奇的问题:

    头顶的发量还好吗?

    达人顺势拆下头巾……

    看着他的手在浓密的黑色森林中穿梭,孟非笑得咧牙,直呼羡慕嫉妒恨。

    孟非既贡献了“旱的旱死、涝的涝死”的同框,还有“光头见光头、两眼泪汪汪”的快乐。

    脑袋亮瞪瞪的孟非坐在评委席里,看着同样头顶发光的达人登场。

    红枣和卤蛋相遇,打油诗也安排。

    轻描淡写的“随它去”。

    不难理解,盲目的自大就是自卑,承认不足才是走向强大的开始。

    50岁的孟非,完全不懂年轻人的那些流行词,看到“DDDD(懂的都懂)”会问这缩写是拼音还是英文,听到磕CP也是一脸懵。

    但“不懂”也不需要跟不上潮流而自觉丢脸。

    清醒而克制,反而清爽了起来。

    小标题:2.年龄不等于姿态

    “油腻”经常和“中年”绑在一起,不外乎是有些人倚老卖老,仗着前辈的身份摆架子,反过来怪小年轻不懂得审时度势,没有做好服务工作。

    想破局也很简单。

    像孟非那样活成行走的弹幕,替观众长了张嘴,就行。

    08年北京奥运会的风筝小女孩,长大后重返舞台,讲述过去一些不为人知的“美强惨”往事,下一步就该台上台下眼泪哗哗了。

    立马一个插科打诨,降低煽情浓度↓

    近景魔术,十级“找托”争议项目,节目播到这段,哪怕人家是世界冠军,弹幕遍地还在刷“托”。

    他又预判了观众的预判,顺带帮魔术师来了一记有力澄清↓

    年龄从来都不是油腻的充分条件

    将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,受众自然轻松愉悦。

    往轻松了说,一个简简单单的环节,邀请观众上台参加拔河比赛,孟非找来的全是女生,和找“强壮男生”的谢霆锋形成鲜明对比。

    说来说去,还是送姐妹们一个和谢霆锋接触的机会,老孟像轻松愉快的大家长

    深入一点说,孟非的话也该成为家庭群里的标准回复范本,人家说一句,我回一句——

    “谈个恋爱总想驾驭对方,那不如买马去。”

    “非要给个体的婚恋状况上道德绑架,越催我越不结。”

    “我们追求的是幸福,不是婚姻。”

    如果父母长辈都有孟非这认知,年轻人想必更加愿意坐下来好好聊吧。

    小标题:3.有态度,也要有同理心

    聊到油腻,另一种典型画像是溜须拍马,随波逐流,墙头草本草。

    面对热浪,要做到冷眼观察,做个“泼冷水专家”也不容易。

    有达人带着蔬果乐器上台表演,展现工科男的浪漫。

    绚烂的舞美加上蛊惑的话术,看似运用了高深的理科知识,实际早在五年前就有了入门视频教程,一般人大概会在云里雾里中从众支持。

    孟非还是回归本质,强调作为“秀”的不足。

    蒙眼厨师一边讲贯口一边切菜,手上不停嘴也不停,以服务著名的某著名连锁火锅品牌可以考虑一下新项目。

    看个热闹也行,老孟偏要追究这项“能力”的核心:

    这“贯口”最多称得上打油诗,中国也不缺玩刀工的,厨艺还是强调一个“色香味俱全”,你的优势又在哪?

    指出不足,不等于抬杠。

  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,要区别于好为人师的“杠精”,尺度就得握住了。

    而这恰恰得归功于他最大的优势,同理心。

    他一直没有用“爆赞键”,那个送选手直通半决赛的权力,留到最后一个名额,送给了用歌声充盈旅途的卡车司机。

    是谨慎,也是冲动。

    这个肯定是给他们的歌声,也是给他们背后代表的,那些缺少机会却依旧热爱生活的年轻人。

    大概也和他过去的经历有关。

    年轻时干过搬运、粉刷、印刷,纯靠劳力赚钱,后来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,才自考上了大学,毕业后有幸进入电视台,从摄影记者到编导、制作人再成为主持人。小而坚定的一步步跳跃,才走到了今天。

    #一些半永久的polo衫和棒球帽#

    不断的积累、请教、进步,让他懂得尊重“雅”。

    过去那些苦日子,也给了他理解“俗”的基础。

    这样更能理解老孟这些年的行动了:

    21年河南洪灾,他“略尽绵薄”捐款一百万。

    早两年,他为云南大学的贫困生设立了信托资助,每年都会挑选一百位大学生,给予一年一万元的捐助,持续四年直至大学毕业。

    助学金同样设立了严格的资质考核。

    又要绕回前者。

    做好事也要有态度,否则会弄巧成拙,只剩下形式主义的东西。

  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  最后想说,“中年油腻男”已经成为一场大型的“标签式群嘲”。

    什么玩手串、穿秋裤、听草原歌曲都是“中年油腻”的特征,演变成了一种年龄羞辱,多少有点人云亦云了。

    摆脱狂热,回归理性,当我们在聊“油腻”的时候,我们在聊什么?其实是一种盲目自得、拿腔作调、好为人师的状态。

    而这,与年龄和外表无关。

    人到中年还是可以拥有少年感,锋头仍劲就能光彩照人。

    不如学学老孟。

    祝愿我们都能提升内涵、增进厚度、内心仍有一片地方用来保持锋芒,不要成为一个仅剩油腻的大人。

    RSS订阅  -  百度蜘蛛  -  谷歌地图  -  神马爬虫  -  搜狗蜘蛛  -  奇虎地图  -  必应爬虫

   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不提供影片录制和储存服务。

    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了贵公司版权,请联系底部邮箱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    © 2025 www.hinink.party zc520yzy@126.com

    苏ICP备18056630号-2